深圳商报 | 赋能行业应用,联合飞机开辟无人机新蓝海

深圳商报 | 赋能行业应用,联合飞机开辟无人机新蓝海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我国工业无人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与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深化。近日,知名媒体「深圳商报」发布文章《联合飞机:开辟无人行业应用新“蓝海”》,报道联合飞机以先进产品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共同繁荣。以下为内容全文: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中,来自联合飞机集团的一架特殊的无人直升机在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架无人机由传统有人直升机改型而来,也是该技术在航天搜救领域的首次应用。

 

守护航天事业行稳致远
"在两次航天保障任务中,联合飞机使用的无人直升机均为有人直升机改型无人机。该技术由联合飞机独立自主研发,采用多项有人机电传飞控技术、多余度飞行控制与导航一体化系统、电传作动器、智能供配电管理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完成传统有人驾驶飞机向高安全、多余度的无人化转型。"联合飞机集团总裁助理、小微事业部总经理范欣林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在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中,发射首区以沙漠、戈壁、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对搜索时效要求高、难度大,无人机利用开阔视野与机动能力能够高效进行观测与搜救。为完成保障任务,联合飞机与国内几大军工研究所组成的保障团队提前一个月奔赴基地进行准备。

 

 

该机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70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80千米,且能够在六级强风环境下起降。由于具备大荷载能力,可用于装配大型任务设备或同时挂载多种任务设备执行综合任务,除航天保障之外,也可以应用于应急运输、情报侦察、海上安全搜索等领域。

 

 

范欣林表示,有人改无人,看似市场小众,其实前景广阔。"把一架有人直升机改造为无人机,能为直升机延长35年的使用寿命,假如每年能够将1000架不同级别的有人直升机改为无人直升机,按照每架直升机配置2-3名驾驶员的比例,每个直升机飞行员综合培训费用80万元,仅从培训费用角度,就可为国家节省费用大约20亿元。"

 

通过十年的研发技术投入,联合飞机经过对有人改直升机功能和应用场景的多维度拓展,已拥有了有人改无人全域全系统研制能力,并具备多行业、多场景的应用实践经验。

 
补齐高原立体运输短板
在去年的中国航展上,联合飞机首次公开亮相的TD550高原型无人直升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兴趣,该机型的飞行高度能够覆盖中国最高海拔的哨所,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在高低温、湿热、防雨、砂尘、盐雾、霉菌、低气压等特殊地形条件下实施远距离、长航时的物资远程投送、应急投送及多点投送,配装多种挂载设备等多元化作业,补齐了高原立体运输短板。

 

 

目前,京东、顺丰、美团、中通、菜鸟、邮政等企业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均大量投入并加强研发大型物流无人机,构建航空物流网络。但在高原地区,由于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低、大气压力小,对无人直升机的发动机动力影响极大,且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地形复杂、气象多变,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控制、飞行安全和飞行性能均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TD550是联合飞机针对高海拔高原环境及相关行业场景需求推出的高原型无人直升机,整机具有载重大、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可高海拔起降等性能优势。"范欣林进一步解释道,TD550融合了双余度飞控、高精度 HeliAP飞行控制、电控共轴操控等多项联合飞机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飞行性能和任务能力等方面均实现了创新突破。

 

 

《“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探索构建通用航空物流网络,充分发挥无人机物流成本、效率优势,扩大交通不便地区无人机“干—支—通”配送网络;支持无人机物流探索。预计“十四五”期间无人运输系统装备市场需求将有数倍增长。TD550 不仅可以打通新航道,实现全域全时业务覆盖,补齐现有物流运输的短板,还让高海拔地区、偏远山区、受困灾区、海岛海域等特殊复杂、恶劣环境的货品运投成为可能。

 

"TD550不仅完成了货品‘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更将助力物流运输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联合飞机该机型研制相关人员说道。

 

赋能无人机全产业链条
"这是联合飞机最新研制的国内首款能够在无光线无信号环境下自主飞行的多旋翼无人机TA-Q3 ,该机型最大的优势是在没有GPS的封闭环境中实现自主作业,基于视觉SLAM视觉定位技术和激光雷达三维探测技术进行自主飞行与避障,把人从危险、脏乱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讲解道。

 

 

前沿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深化应用,离不开产品创新与细分场景的开拓,无人机已成为加速推动传统行业的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趋势。据预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下游行业应用驱动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提升,行业增速保持30%。工业无人机增速预计明显超过消费无人机并逐步成为民用无人机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联合飞机用领先的技术与产品,不断开辟行业应用的新蓝海。

 

 

再比如,联合飞机发布国内第一款成熟应用于仓库自动化巡检无人机TA-Q4,大幅提高了巡检的灵活性,将传统的人工作业由4小时缩减到15分钟;TA-Q5地铁隧道巡查无人机配合巡查检测结果分析软件,可识别肉眼难以分辨的裂缝、渗水、墙体脱落等问题并自动形成分析报告。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首先无人机的发展肯定是要去替代传统的一些行业,包括它的现代化、智能化,最主要的目的是把人解放出来。"范欣林表示,联合飞机目前有一些十分成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和传统作业模式相比较,能够大幅提高效率以及提升质量。"比现在更能省去至少一半以上的成本,这是我们进一步钻研攻关的方向和目的。"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无人机数量共计83.02万架,比2020年底的52.36万架增加了58.6%,我国无人机机队规模仍处于快速增长期;2021年全年,全国无人机日均飞行达105.73万架次,日均飞行小时达4.57万小时。范欣林谈到,联合飞机正在推进整个无人机产业链的布局,一方面,将联合飞机已有的一些技术,包括非常强项的飞行控制、舵机等技术孵化出去,以服务更多的一些厂家或者产业链的上下游,有效赋能传统行业或其他行业;另一方面,持续深耕自主研发创新,除了生产所有的设计都是由联合飞机自主掌握,包括桨叶、复合材料等,都是由我们自主进行设计的。"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帮助我们自己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整个行业去解决问题。"

 

此外,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据透露,联合飞机集团正在推进智能空域的试点工作,有望形成一个无人机的经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