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翊科L600 evtol在2025天使投资大会展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点燃了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的热情。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赛道,低空经济不仅代表着从地面到天空的出行革命,更被视为撬动万亿级市场的蓝海赛道。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其中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核心载体,将在城市交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大放异彩。

4月18日,2025天使投资大会在上海老市府圆满落幕。此次大会由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和上海天使会联合主办,汇聚了300多位行业专家、顶级投资人与科创先锋,共同探讨早期投资的无限可能。

其中上海天使会的联合投资案例巡礼项目-天翎科——一家致力于“让飞行融入城市生活”的eVTOL创新企业,携其旗舰产品L600空中专车模型亮相大会。

天翎科L600飞行器模型在天使投资大会展厅展出

天翎科CMO卢懿在大会现场介绍道:“天翎科是一家飞行器整机设计制造商,致力于让飞行融入城市生活,创造人与人之间无限的链接。”

卢懿表示,天翎科专注于倾转涵道翼飞行器的研发,这款飞行器L600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高速巡航,最大续航里程达60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360公里/小时。得益于涵道翼技术,这款飞机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低噪音特性,完全适用于居民区和商业区运营。

展望未来,卢懿设想:“从上海外滩到杭州西湖,仅需40分钟,票价仅280元。这种高效且经济的空中专车,将真正改变跨城出行体验。”目前,天翎科已累计500架意向订单,预计2028年实现商业化运营。

试想一下,未来早高峰不再车流拥堵,人们乘着空中专车享受浦江两岸的晨光,俯瞰城市天际线。这样的未来,究竟还有多远?

 

天翊科--低空经济领域的实力与创新

  •   天翎科的初心与实力

在低空经济的热潮中,天翎科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新星。这家成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上海的企业,专注于eVTOL整机设计与制造,立志为城市环境量身定制出行载具。他们的愿景既简单又宏大:“让飞行融入城市生活。”而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团队的深厚积累和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天翎科的创始人蒋彬曾透露:“我们的团队融合了民航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顶尖人才,拥有超过五年的eVTOL开发经验,是国内首个实现倾转涵道翼构型转换飞行的团队。”该技术路径被认为是eVTOL的终极构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领先优势。

  • 什么是倾转涵道翼构型?

     

从构型划分方式来看,eVTOL主要分为倾转构型非倾转构型两大类,其中非倾转构型中包含复合翼(即升力与巡航复合型)和多旋翼构型,倾转构型中包含开放式螺旋桨和倾转涵道风扇 (如图)。目前海外玩家多采用倾转构型,而国内目前以非倾转构型作为过渡阶段的方案,倾转构型为远期方向。

  • 非倾转构型与倾转构型之比较

     

01 系统功能方面: 多旋翼垂起时提供全部升力;巡航时提供全部推力和升力;复合翼垂起时一套旋翼提供升力,巡航时另一套旋翼提供推力;倾转构型垂起时所有动力装置提供升力,巡航时部分或所有动力装置提供推力。

02 飞行速度方面:倾转构型能够在垂直起降和高速前飞之间切换,全倾转构型在高速前飞状态下可以达到200-360km/h的经济巡航速度;非倾转构型速度相对较为有限,经济巡航速度速度一般为100-200km/h, 远低于倾转构型。

03 航程方面: 倾转构型由于可以更高的经济巡航速度飞行,在携带同等燃料的 情况下能够飞行更远的距离,航程相对较长,纯电构型的极限航 程约为250-300km;非倾转构型航程受到飞行速度和效率的限制,航程一般较短,纯电构型的极限航程约为100-250km。

因此,基于巡航速度、航程来看,倾转构型优势明显,适用场景更为广阔 ,更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外一些领先的eVTOL企业纷纷投入到倾转构型飞行器的研发中。例如,美国的Joby S4已处于第四阶段验证实施 ,预计2025年TC取证。预计,倾转构型在中长期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构型方案。(引自《驾乘低空经济新风,畅享新质出行体验》行业白皮书)

天翎科不仅完成了国内首个实现倾转涵道翼构型转换飞行,还将民航的严谨与新能源的创新相结合,为eVTOL的研发注入了独特的基因-混动增程全倾转涵道翼构型这种设计让飞机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超低噪音,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选择,延展人类的一小时生活半径,实现更美好的未来生活方式。

  • 什么是混动增程?

     

增程式混动系统在eVTOL领域的应用原理为,在垂直起降阶段采用电池驱动电机,在巡航阶段使用增程器发电驱动电机,从而大大降低了对电池的 使用和依赖。对比纯电eVTOL,增程式混动 eVTOL单次充电可支撑超过5次起降,减少了电池在飞机全生命周期的更换次数,提升了飞机的经济性,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仅约为 1.4-2.0元/km/座。而且,其无需在每个飞任务后充电补能,也无需每个起降点都具备充电能力,大大提升了机队运行周转效率和机动性,降低了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

增程式混动可以更好解决里程焦虑,降低运营成本。相比国内eVTOL以纯电为主的市场格局,海外头部玩家正在同步布局混动技术路线。更好的续航能力将eVTOL的使用领 域从城市内运输延伸到城际飞行、支线运输等场景,同时避免了充电等待的耗时,大大拓宽eVTOL商业化应用范畴。另外,凭借着较成熟的航空发动机、高功率高倍率动力电池,甚至车用发动机的改装等跨行业技术融合,相较于纯电路线,混动eVTOL将带来更低的电池折旧与更换成本和更低的能源消耗。

增程式混动对基础设施依赖性低,适合成长期商业推广。在新能源基建已经较为完善的背景下,增程式混动的发展现状本质上反映了消费者依然拥有对于降低充电桩依赖性的需求。而eVTOL对于配套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更在新能源汽车之上。一方面,我国eVTOL基础设施目前数量稀少,并且普遍处于规划试点或建设之中,建设完成后还要历经复杂的适航认证,距离大规模基建配套完成还有较长周期。另一方面,纯电驱动 eVTOL一次充能后也只能完成至多两次垂直起降。而增程式混动由于电池仅用于垂直起降,不用支持巡航,所以单次充电支持多次起降,且不要求每个起降点都具备充电能力,在基建设施不完善的行业背景下大大降低了对补能设施的依赖性,有利于满足B端运营商的 周转效率和C端的用户体验需求,从而推动eVTOL在成长期的大规模商业落地。

天翊科旗舰产品L600:未来出行的“空中专车”

天翎科的旗舰产品L600空中专车,是其技术实力的最佳体现——一架可以垂直起降的空中专车。采用倾转涵道翼构型设计,混动增程全倾转涵道翼的构型设计。最大航程600km,最高巡航速度360km/h,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单次充电多次起降,支持城市低空环境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完美适配城市低空环境的多样化需求。安全性方面,L600采用分布式电推进布局和多冗余电气架构,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依然稳定运行。噪音控制更是亮点——100米外仅56分贝,超低噪音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方式。

  • 技术创新:倾转涵道翼与混动增程系统

     

L600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其倾转涵道翼构型,其倾转涵道翼设计通过20个涵道风扇组成两幅机翼,起飞时垂直升空,平飞时整体倾转,既保证了起降灵活性,又提升了巡航速度。既提升了飞行效率,又降低了能耗

白皮书指出,eVTOL的构型选择直接决定了其性能和应用场景,目前主流构型包括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翼三种。而倾转涵道翼作为倾转翼的升级版,因其高效率、低噪音和高安全性,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理想选择。

此外,L600的混动增程系统也是一大亮点。混动增程系统则通过燃油发电机为电池充电,不仅延长了航程,还优化了运营成本。这些特性让L600在短途通勤、城际旅行甚至应急救援等场景中游刃有余。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和能源管理技术的进步,混动增程系统将成为eVTOL商业化的重要过渡方案。相较于纯电动系统,L600的混动设计显著延长了航程,同时减轻了电池重量,降低了制造和运营成本。这种技术路线不仅体现了天翎科的创新能力,也为其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基础。